《滕王阁序》古诗原文及翻译?
王勃,字子安,唐代绛州龙门(今山西稷山)人,随著名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孙, 自小聪明,六岁能作文,曾戏作《檄英王斗鸡文》触怒唐高宗,被逐出王府。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,工诗能文,他的行为相当浪漫,遭遇却及其悲惨。
《滕王阁序》这篇文章在《全唐文》中题为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简称《滕王阁序》关于王勃写这篇文章的情况,据说王勃十四岁过滕王阁,遇集会都督阎公要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作序,而且早有准备,但又故作姿态,邀请别人执笔。王勃并不辞让,阎公大怒,派人看着他写,并陆续报告他写的内容。当报到,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,只写到两句,阎公就叹服了,说,此真天才,当垂不杇矣。不过这段记载有传闻,据说有实失之处。如年龄,现在一般认为是王勃于唐高宗上元二年往交趾省亲,路经南昌,正逢洪州都督阎公在此举行宴会,王勃参与了,写了诗,并写了序。
序文由洪州的地势、人才写到宴会,写滕王阁的壮丽,眺望的广远,扣紧秋日,景色鲜明。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,抒发身世之感,在写自己的遭遇,并表白要自励志节,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,全文表露了王勃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。
《滕王阁序》通篇有点长,在此只选最后段。
勃三尺微命,一介书生,无路请缨,等终军之弱冠,有怀投笔,慕宗悫之长风,舍簪笏于百龄,奉晨昏于万里,非谢家之宝树,接孟氏之芳邻,他日趋庭,叨陪鲤袂,喜托龙门,杨意不逢,抚凌云而自惜,钟期既遇,奏流水以何惭,
呜呼!胜地不常,盛筵难再,三亭己矣,样泽丘墟,临别赠言,幸承恩于伟饯,登高作赋,是所望于群公,敢竭鄙诚,恭疏短引,一言均赋,四韵俱成。
滕王阁高阁临江诸,佩玉鸣鸾罢歌舞,画栋朝飞南浦云,朱帘暮卷西山雨,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,阁中帝子今何在,槛外长江空自流!
译文
我王勃不过是三尺绅带的一命卑官,无足轻重的一介书生。相等终军的弱冠之年而报国无门,羡慕宗悫的长风之志而投笔有心,现在宁愿舍去一生的功名利禄,跋涉万里长途去省视父亲,我不是如同谢玄那样的美好弟子,却幸而接触孟氏所追求的芳邻嘉宾,过些日子将到父亲身边聆听教诲。今朝拜见阎公荣幸如登龙门,没遇见杨得意那样的荐举之人,只能抚凌云之赋而空自怜惜,既然有钟子期那样的知音之士,奏出了流水之曲而有何羞惭?
唉!洪州名胜之地,不能长游,今日盛大筵席,难以在聚,兰亭雅集,已成过去,金谷名园,已成废墟,在此次盛会上,临别赠言,侥幸蒙受阎公之恩,登高赋诗,希望借重诸公之才,请允许我冒昧地倾吐心意,恭敬地陈述短序,大家都请赋诗,四韵八句也就写成:
高高的藤王阁耸立在江渚
佩玉声鸾铃声停止了歌舞
画栋雕梁早晨飞过南浦的云
朱红帘幕晚上卷起西山云雾
闲暇的云潭中日影晃晃悠悠
景物变换星斗转移几度春秋
阁中的皇子啊如今在哪里
槛外的赣江水啊空自奔流
王勃的《滕王阁》这篇序是骈体文的名篇,全文除少数虚词以外,通篇对偶,句法是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多,对的整齐,几乎是通篇用典,用的自然恰当,显得典雅工巧。
欣赏王勃的才华《滕王阁序》读之忘忧,百续不厌,今古传颂!